據了解,該技術利用玉米秸稈帶狀覆蓋,不僅保墑增產效果顯著,而且為大量剩余玉米秸稈資源提供了有效利用途徑。玉米秸稈將成為一種“新型地膜”,可避免地膜對土壤的“白色污染”和秸稈焚燒形成的霧霾污染。一次覆稈可連續使用2年以上,覆蓋秸稈通過在地表的風化腐解,可輕易被旋耕打碎還田,有利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用養結合。此外,該技術降水入滲率高,操作簡單、節本高效、生態環保,為旱地可持續增產和建立高效循環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技術優勢明顯。“旱地秸稈帶狀覆蓋冬小麥、馬鈴薯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可大幅度提高旱地冬小麥、馬鈴薯產量,實現旱作區冬小麥、馬鈴薯穩產高產。
該技術的試驗成功,是我省旱作農業上的又一項帶有突破性的重大技術創新,為旱作農業區冬小麥、馬鈴薯獲得穩產高產開創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