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記者7月2日從廣西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二級研究員韋本輝研究出一種水稻全新栽培法——“水稻粉壟生態高效栽培法”,能夠提高水稻畝產量,建設高標準農田。 “水稻粉壟生態高效栽培法”采用粉壟深旋耕技術,在稻田干水時,將耕作層由目前13—15厘米增厚至26—28厘米。在粉壟的第一季,種植季節回水軟土不再耙動,實行原生態拋秧移栽或直播種植水稻,并利用天然降水為主人工灌溉為輔水分管理;第二季以后,實行免耕或輕耕栽培,使人工和物化成本投入減少10%以上,增產增效20%以上。同時,在稻田干田時,利用粉壟機螺旋型鉆頭深旋耕耕作一次后,回水軟土以原生態狀態形式直接進行水稻移栽或直播,利用土壤中的原生養分、土壤溶納的氧氣、土壤中水分等供水稻協調生長,實現以利用天然降水為主、人工灌溉為輔的水分管理,并以干濕交替管理與土壤中溶氧量最大化、輔之適量施用肥料等,促進水稻根系發達、植株健壯,提高光合效率,達到省工、投資而獲取高額產量和良好品質的目的的技術。 實驗數據表明,采用韋本輝提出的水稻粉壟生態高效栽培法粉壟耕作一次,可達到多年持續穩定增產和節耕、節能、節水、省工、環保的目的。該技術實現了高產、高標準稻田的綜合生產能力,可由低產田變成中產田,中產田變成高產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