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計劃”是繼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后中國高等教育又一體現國家戰略要求的重大計劃,也是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行動。
“中心”將針對包括黃河三角洲在內的環渤海區域特點,明確協同創新研究方向,圍繞小麥玉米周年生產技術研發引進與培養高端人才,以穩定的科研支持為基礎,組建小麥玉米優異基因挖掘與利用、種質創新、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培育、土地生產力持續提升、小麥玉米周年生產關鍵栽培技術創新、病蟲草害綜合防控、小麥玉米周年生產的新型農機裝備研制和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建立健全績效評價、學術交流、資源共享、知識產權及成果管理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重點開展小麥玉米優異種質資源的挖掘與種質創新、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培育、鹽堿地改良與土壤生產力提升、養分精準管理、水分高效利用、病蟲草害防控、新型農藥研發與應用、簡化高效栽培、專用農機裝備研制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不斷創新理論和關鍵技術,解決環渤海區域小麥玉米周年生產的關鍵問題,集成創新與技術轉化,推動本區域小麥玉米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使項目區糧食單產累計提高8-10%。
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邢善萍說:“‘中心’將按照以‘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為根本出發點,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以協同創新中心為載體,以參建單位相關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為主體,建設小麥玉米生物學協同創新中心及相應的創新平臺和公共平臺,構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四類協同創新模式。爭取在5年左右時間里,將‘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主要糧食作物生物學學術創新高地、良種和新技術研發基地,引領產業發展,以創新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同時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我國從糧食大國向糧食強國轉變作出積極貢獻。”
成立大會后,參建單位隨即召開了環渤海區域小麥玉米生產技術創新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