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種業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5 12:00:53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新品種,做大做強現代種業。“十二五”規劃在談到農業科技創新時都提到了現代種業。這是因為,加快農作物種業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是實施科技興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我們要著眼于保障農業長期穩定發展,把發展現代種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戰略舉措,把良種培育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首要任務。要加快制定發展規劃,推進自主創新,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法律法規,著力提高我國種子產業發展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水平顯著提升,種子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實行政企分開,市場監管得到加強。良種的培育和應用,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生物技術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建設現代農業,對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商業化的農作物種業科研體制機制尚未建立,科研與生產脫節,育種方法、技術和模式落后,創新能力不強;種子市場準入門檻低,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研發能力弱,育種資源和人才不足,競爭力不強;供種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種繁育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較低;種子市場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法律法規不能完全適應農作物種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中切實加以解決。
一要把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作為一件大事、要事來抓,努力實現傳統種業到現代種業的飛躍。二是積極應對,要抓緊把中央出臺的各項支持政策細化、實化、具體化,加強統籌協調、把握關鍵環節、突出重點任務,形成支持種業發展合力。
加強統籌協調,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把握關鍵環節,就是要牢牢把握好“四個堅持”。一是堅持自主創新。要加強農作物種業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國際合作,鼓勵引進國際優良種質資源、先進育種制種技術和農作物種業物質裝備制造技術,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提高農作物種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堅持企業主體地位。要以“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為主體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政策引導帶動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充分發揮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三是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模式。四是堅持扶優扶強。要加強政策引導,對優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對具有育種能力、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增強其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