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水稻分蘗末期,一些主要病蟲害相繼發生。據市植保站調查,全市二化螟冬后蟲源基數平均為每百穴226頭,為去年的7.7倍,為常年的8.4倍,最高田塊百穴蟲量498頭,為歷年最高,5月12日始見二化螟成蟲,單個誘捕器5月16日至20日誘蟲47頭,從26日起出現羽化高峰,測報燈于21日始見成蟲,均較歷年偏早,目前已全面開展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以往我市水稻病蟲害防治主要以人工為主,今年引進了植保無人機,可實現高效快捷、成本降低、效果提升的目標。植保無人機服務農業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主要用于噴灑農藥。我國南方首先應用于水稻種植區的農藥噴灑。植保無人機具有以下特點:高效快捷。人工作業每天作業量10—20畝,地面機械作業每天30—50畝,植保無人機每天作業量可達300—500畝;霧化效果好。植保無人機采用霧化離心技術噴頭,霧化效果遠遠高于手動式、電動式噴霧器,也高于常見的機動噴霧器;噴灑效果好。植保無人機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可直接將霧化后的藥液壓在作物的表面,無藥液漂移;無作業損失。常規的人工、地面機械作業均會碾壓、刮蹭作物,造成產量損失,而無人機完全不接觸作物,可讓農民多收入30—100元/畝;省水省藥。植保無人機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技術,每畝用水量僅需人工作業用水量的5—10%,可節省藥劑30%;安全環保。無人機防治作業實現人藥分離,杜絕因人工打藥而引起的中毒乃至死亡情況,而且作業采用可循環使用的大包裝藥劑、肥料,不會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