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脂2012年第37卷第一期)
油茶籽是中國的特產(chǎn)。長期以來,油茶籽制油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木榨法”。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廣西、湖南、江西三省逐步應用90型液壓榨、95型動力榨制油。2003年以前,油茶籽壓榨基本停留在90型、95型壓榨制油階段,存在勞動強度大、產(chǎn)能低、能耗高、故障多的問題。隨著YZYXD型低溫冷榨榨油機的開發(fā)、冷榨機的研制與應用、SZX12×2型雙螺桿榨油機的研制、脫殼冷軋生產(chǎn)純天然油茶籽油生產(chǎn)線的建成,油茶籽冷榨工藝技術裝備逐步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近3年來,各種機型的冷榨機在湖南省的油茶籽油加工廠均有應用,配套的工藝設備各不相同。本文結合油茶籽原料特性及生產(chǎn)實際,就油茶籽冷榨工藝技術及其配套工藝裝備談一些看法,以期為油茶籽加工企業(yè)及同行提供參考。
1、 油茶籽特性
油茶籽是油茶果的內(nèi)核,壓榨制油前須經(jīng)脫蒲(殼)、脫殼(皮)處理。油茶籽普遍采用堆漚法脫蒲,脫蒲后的油茶籽普遍水分含量高;同時,油茶果蒲、籽皮及仁中均含有受熱易焦糖化的茶皂甙,壓榨時易堵塞榨膛,浸出脫溶時易結塊,制油難度大。
1.1 油茶果及油茶籽組成
油茶籽是山茶科,山茶屬油茶果的內(nèi)核,油茶果呈球形、扁圓形、橄欖形,直徑3-4cm,果瓣厚而木質化,內(nèi)含種子及油茶籽(1-4粒),油茶籽呈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狀,有光澤。2010年12月,對彬州邦爾泰蘇仙茶油有限公司收購的4個批次的油茶果組成檢測結過見表一
表一 油茶果及油茶籽組成
油茶果 油茶籽
果殼(蒲) 油茶籽 茶籽殼 茶籽仁
60.0—61.5 38.5—40.0 31.0 --34.2 65.8—69.0
1.2 油茶籽加工特性
外購油茶籽水分含量高、差異大。2010年榨季,湖南、廣東等省油茶籽加工企業(yè)外購油茶籽平均水分含量高為25%,最高為40%,最低為15%。主要原因,一是油茶果采用堆漚法去蒲,去蒲后油茶籽本身水分含量高;二是油茶籽采收季節(jié)為冬季,陽光不足,生產(chǎn)企業(yè)為爭奪原料,去蒲后未及時干燥的油茶籽即被搶購一空。
2010年12月,對彬州邦爾泰蘇仙茶油有限公司來自3個不同地區(qū)的外購油茶籽,經(jīng)干燥、剝殼后油茶籽仁成分檢測結過見表二
表二 油茶籽仁化學成分
水分 8.42--9.72 灰分 2.37--2.55
粗脂肪 39.63--44.15 粗蛋白 8.93--10.12
粗纖維 3.74--4.15 皂甙 8.65--9.22
糖類 20.51--25.63
2 油茶籽冷榨
2.1 榨油機類型
油茶籽冷榨機型大體分為3類。
第一類: 單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
典型型號 LYZX18 LYZX24 LYZX28 LYZX 32 LYZX34
第二類: 帶2層蒸缸的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
典型型號 SYZX12 SYZX18 SYZX24
第三類: 不帶蒸缸的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
典型型號 SSYZ-50L SSYZ-12/12 SSYZ-30A SSYZ-100
YZYX-20×2B SZX12×2
2.2 工藝流程
不論采用何種類型的低溫螺旋榨油機,目前投入實際生產(chǎn)的油茶籽低溫壓榨工藝流程均包括清理、干燥、剝殼分離工序,部分工藝還設計有分級、破碎工序,單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還增加了一道初榨成型和調質工序。
配置較為復雜的單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油茶籽的工藝流程見下圖:
油茶籽 磁選 篩選 去石 干燥 分級 磁選 剝殼分離
餅 壓榨 調質 壓榨 磁選 破碎
澄油箱 過濾 冷榨原油
2.3 壓榨效果
鑒于單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研制成功后,經(jīng)過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了性能更為優(yōu)異(同比節(jié)能30-40%)的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本文不對單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油茶籽的效果進行評價。4種有代表性的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油茶籽的生產(chǎn)工藝條件及工藝指標檢測結過見表三。
表三 4種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油茶籽的工藝條件及壓榨效果
榨機代號 應用廠家 原料水分% 原料含油% 工藝條件
達產(chǎn)率% 餅中殘油% 餅中
水分
% 出油效率%
A
B
C
D 蘇仙茶油
蘇仙茶油
瑞柏茶油
黃山茶油 7.5
7.5
8.5
7.0 29.2
29.2
29.5
30.0 清理、部分脫殼
清理、部分脫殼
清理、部分脫殼
破碎
清理、部分脫殼 65
84
62
74 10.5
3.4
8.8
3.6 8.65
8.95
9.75
76
93
81
92
表三結過表明:4種雙螺桿低溫螺旋榨油機壓榨油茶籽時,實際生產(chǎn)能為設計產(chǎn)能的62—48%;餅中殘油3.4%--10.5%;出油效率76-93%;餅中水分含量8.65—9.75%(高于入榨料)。同時,在生產(chǎn)試驗中觀察到,餅中殘油低、出油率高的榨油機生產(chǎn)故障少,出游效率低的榨油機生產(chǎn)故障多,需要經(jīng)常清理榨膛或更換配件排除故障。
3 油茶籽冷榨配套工藝裝備
3.1 干燥
入榨料水分含量對壓榨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各低溫螺旋榨油機生產(chǎn)廠家要求油茶籽入榨料水分含量不大于8%,而加工企業(yè)外購油茶籽水分含量遠遠高于這一指標。就油茶籽加工制油而言,選擇適宜的干燥工藝設備極其重要。
3.1.1 傳統(tǒng)的干燥工藝設備
傳統(tǒng)的曬場日光干燥法、土法“烤房”干燥法明顯不能適應油茶籽規(guī)模化加工的需要,同時瀝青曬場晾曬、烤房的燃煤煙氣及高溫烘干是油茶籽油3,4-苯并芘超標的原因。
3.1.2 可選的干燥工藝設備
3.1.2.1 谷物干燥機組
采用低溫混流烘干原理,以清潔熱空氣為熱空氣為熱源、配置溫度測定儀及在線水分檢測儀的谷物烘干機組,具有產(chǎn)量大、一次降水幅度達且可調(從25%-35%將至10%以下)、物料烘干溫度低、出料溫度低(常溫)的特點,已在油茶籽加工企業(yè)投入應用。一次烘干后的油茶籽既能達到安全儲存水分,可直接送入倉庫儲藏,能耗不大于6.5MJ/kg(以H2O為基準);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次性投資大,設備笨重。該機組適宜資金實力雄厚、加工規(guī)模大的生產(chǎn)企業(yè)。
3.1.2.2 平板烘干機
以鍋爐蒸汽或導熱油作為熱源的平板烘干機,已廣泛應用于油廠的預處理壓榨工藝中。目前平板烘干機單機產(chǎn)量能力不到240t/d,單程降水幅度不到7%。烘干高水分油茶籽時,需臺數(shù)串聯(lián)使用,如要提高產(chǎn)量則需數(shù)臺串聯(lián)。并且烘干后的物料溫度較高,需要配套降溫設施或冷卻場地。該機組適宜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小的加工企業(yè)選用,為避免油茶籽油3,4-苯并芘超標及防止物料溫度過高引起火災,建議使用鍋爐蒸汽作為熱源。
3.2 清理及剝殼
3.2.1 清理
清理工序與冷榨油茶籽原油質量、動力消耗指標有關。油茶籽粒徑介于11-18mm之間(大果油茶除外),原料中雜質主要為植物根、莖、葉等大雜及砂、塵等小雜,選擇配置有吸風配置的雙層篩面清理篩(上層篩面孔徑20mm×24mm、下層篩面孔徑8mm×8mm),一次清理既能除去其中的大、小雜質;配置永磁滾筒可保障生產(chǎn)線設備的使用安全,而去石機的配置顯得多余。
3.2.2 剝殼及殼仁分離
剝殼效率影響榨機的生產(chǎn)能力及榨膛壓力。油茶籽含殼率31.0—34.2%,多種機型壓榨結果表明,去殼率以20%左右為佳。近年來,我們設計選用的油茶籽剝殼分離設備主要為YTTK-80脫殼分離機組,其處理油茶籽能力50-60t/d,總裝機容量12.5kw,采用風選結合的方法實現(xiàn)殼仁分離,不受原料顆粒大小限制,能省去清理過程中分級工序,剝殼效率及仁中含殼率可依入榨條件調節(jié),能較好滿足油茶籽冷榨的生產(chǎn)要求,有待改進之處是殼中含仁率偏高(2.0—2.3%)。
4 結束語
冷榨是目前油茶籽加工制油的最佳工藝,選擇合適的低溫螺旋榨油機,控制好工藝條件,能達到餅中殘油小于4%的良好效果,同時,原油質量指標除酸值外均達到較佳水平。但冷榨餅成型好、強度高、水分含量高于入榨料,需經(jīng)破碎、干燥預處理后方可浸出加工,加之浸出油茶籽粕殘油為1.2--1.5%,冷榨餅是否浸出制油,需根據(jù)成本—效益原則綜合評定;冷榨油茶籽原油品質較佳,其精煉工藝的“六脫”工序可以相應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