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及農民災后自救能力,建立全市農業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從即日起,我市在全市范圍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啟動農業保險工作。我市海城、臺安、岫巖、千山區(含市區)為全市農業保險施行的區域。在施行區域內,凡從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生產的農戶都成為農業政策保險支持對象,參保農民可享受各級財政的農業保險補貼。
我市推行的農業保險工作,以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損失補償為內容,對風災、水災(政府行蓄洪除外)、雪災、雹災、旱災、病蟲害、凍災、火災等災害,實行低保額的初始成本保險。投保的方式既可以是從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的農戶參保,也可以由農業龍頭企業自建基地及與農戶密切聯結的生產基地實行統一投保、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其成員統一投保、農業生產基地以村為單位聯戶投保。符合參保條件的農民參保,將享受到中央、省、市、縣各級財政按保費數額 80%的保險補貼金,參保對象只需自行承擔保費數額的20%。經統計,我市糧油作物的種植面積共計280萬畝,如全額投保,總保費為7368萬元。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市預計完成全市農業保險工作總量的40%,即拿出2947.2萬元為農民購買農險。
據介紹,水稻的保費包含基本險、附加旱災險、附加病蟲害險,三險的畝均保費為32元,而玉米、大豆、花生只包含基本險和附加旱災險兩個險種,畝均保費分別為24.8元、17.6元、31.2元。按照確定的參保對象承擔20%的保費比例計算,從事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的農民,自己每畝分別需交納6.4 元、4.96元、3.52元、6.24元的保費便可參保。而一旦其投保的品種損失率在30%以上,便可按保額獲得一定比例的賠償。這4種糧油作物各險種中,水稻的保額最高,每畝為400元,大豆最低,每畝為140元。以水稻為例,其基本險、附加旱災險、附加病蟲害險每畝的保額均為400元,而投保這三險的農民只需每畝交納6.4元的保費,最高便可以享受到1200元的保額。
承辦我市農業保險的是經省政府進行綜合評定后推薦的中國人保財險遼寧省分公司和中華聯合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中保”公司將承擔海城、岫巖地區的農業保險業務,“中華聯”公司承擔臺安、千山區(含市區)的農業保險業務。目前,兩家保險公司正與承保的區域對接,將采取進村辦保等方式,為需要投保的農民辦理農險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