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2013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突破1200億斤,糧食產量連續十年增加。特別是最近四五年,平均每年增量都在七八十億斤左右。但與增產相反,2012年以來國內糧食市場長期低迷,價格持續走低。進口玉米、大豆和南方水稻價格較低,加上黑龍江地處邊疆,受運距遠等因素影響,造成全省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品種糧食市場化購銷始終不旺。在糧食消耗有限、市場化購銷不旺的情況下,很多糧食的走向都是當地糧庫。尤其是在國家實施保護價收購,保證農民利益的政策環境下,無論是直屬庫還是地方代收庫,面臨的倉儲壓力都很大。
據中證報報道,黑龍江省糧食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黑龍江省庫存糧食已經接近全省最大儲糧能力。根據今年全省糧食種植情況看,秋季糧食收購量仍在1200億斤左右,即使一些糧庫正在增倉擴容,但全省仍存在巨大的倉容缺口。
在中儲糧下屬的許多糧庫,倉儲不足的問題也同樣凸顯。阿城國家糧食儲備庫設計倉容6萬噸,目前儲糧8.1萬噸,還有6萬噸糧食租用地方糧食收儲企業庫房場地代儲。位于海倫縣境內的中儲糧海北直屬庫固定倉容7.5萬噸,實際儲糧9萬噸。
在此背景下,糧食儲備安全成為當務之急。實際上,2013年國家糧食局就已啟動了“糧安工程”(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而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糧安工程”也將進一步助力“智慧糧倉”的建設。
我國有2億農戶,3萬多家糧庫。怎樣減少糧食在存儲運輸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確保糧食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傳統的糧食儲存科技含量較低,勞動力使用量較大,智能化控制系統成為糧食儲存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智慧糧倉”應運而生。
智慧糧倉正在成為糧庫發展的新方向,對于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智慧糧倉是運用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充分利用物聯網、商業智能、云計算、SOA和ETL等技術,精確采集糧食存儲過程中的所有信息,并整合到一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上,實現以任務驅動為核心的糧庫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時糧庫信息管理平臺對所有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綜合分析,從而達到對糧食倉儲企業進行科學、高效、低成本、綠色生態的管理。
A股市場中,智慧糧倉概念股有望獲得資金關注。比如,航天信息(20.87, 0.87, 4.35%)協助糧食局為國內主要糧倉設計安裝信息化管理系統,2012年與江蘇省簽約,為省內200余座糧倉配套信息管理系統;2013年成功中標張家港市糧食購銷總公司“基于物聯網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管理平臺設備采購項目”,成為“張家港沙洲中心糧庫”數字化建設的唯一承擔單位。此外,遠望谷(7.70, -0.24, -3.02%)產品目前也廣泛應用于糧庫管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