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技術含量低。
目前國內玉米深加工機械的國產化水平普遍較低,技術落后,加工成本高,玉米深加工技術與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效益較好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基本上采用進口設備。
二是轉化率低。
綜合加工能力較弱,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嚴格來說,我國80以上的玉米加工產品屬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產業鏈條短,產業化程度低。我國玉米淀粉加工廠實際的玉米綜合利用率在92左右,這一指標在發達國家卻高達99以上。
三是產品種類少、檔次低。
企業多為粗放型加工,初級產品多。大多數企業無法做到循環經濟,造成污染比較嚴重,成為新的污染源。
人車爭糧:玉米深加工飽受質疑
隨著玉米深加工機械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增長幅度超過玉米產量增長水平。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產國和消費國,玉米消費量約占世界的20.
由于玉米深加工業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和高利潤,相當多的產品比原糧玉米增值三四十倍。在誘人的行業利益面前,企業紛紛投身到玉米深加工行業中,欲在這個行業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玉米深加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加工能力盲目擴張、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隨之導致玉米價格飛漲、原料緊張、“人車爭糧”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業界爭議最大的就是以玉米原料生產燃料乙醇。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玉米深加工消費已經占據玉米總消費的三成以上。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