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時間過短未必就是高效
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干燥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量變過程,這是由糧食自身理化特性所決定的。通俗地說,當糧食自身水分高達20%~30%時,平均每小時可下降1~2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的水分;當谷物自身水分下降至15%~20%時,平均每小時下降水分可能會在0.3%~1%之間;當谷物自身的水分在15%以下時,每個小時水分的蒸發量可能會更低。正規的烘干機廠家為保證糧食烘干后的產品品質,都是通過電子控制技術模擬糧食自然降水速率曲線控制糧食烘干的供熱量和烘干時間,使得機械烘干的糧食品質與自然晾曬的品質無異甚至更好。如果用戶由于受到個別無良廠商的誤導和誘惑,一味地追求烘干時間,則其烘出來的糧食品質勢必會大大縮水,不僅爆腰率、破碎率高,而且色澤渾濁,品相和營養價值也會受到影響。
由于我國基礎工業起步較晚,在機械產品整體性能上與國外品牌還有一定差距,但也并非是國產品牌樣樣都落后于外國。如谷物類烘干機行業,金子、山本等日本品牌在由于起步較早,依托日本強大的工業基礎在剛剛進入國內市場時確實比國內品牌穩定可靠,但是國內廠商經過十多年的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逐漸涌現出了一批以鄭州萬谷機械有限公司為領導者的國內知名品牌;而且日本品牌的烘干機產品技術依托以對日本國內的水稻烘干機理的研究,而國內市場還有玉米烘干、小麥烘干、油菜籽烘干等等多種糧食作物的烘干需求,有的用戶甚至是需要一機多用,這一點國外的品牌在多用途適應能力方面已完全落后于國內廠家。而且國外品牌多以小型循環式烘干為主,對于國內大型的糧食收儲和加工企業完全不能滿足需要,國內的“萬谷”烘干機已開發出日處理玉米1200噸、日處理油菜籽1200噸、日處理大豆3000噸等多個國內最大規模的糧食烘干機產品。
正規糧食烘干機生產廠家對于產品質量嚴格把關,產品制作過程中的材料用量足,再加上產品的研發費用,相應的產品價格也相對稍高。可是,市場上一些小品牌產品的設備售價往往低于正規廠家的成本價格,一方面是其產品技術往往是山寨大廠家的新產品,省去了大筆的研發費用,更重要的對產品的偷工減料和放棄后期的售后服務和質量保證。然而最終的結果都是是設備使用者承受設備質量不過關、沒有產品售后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