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塔式干燥機。塔體選用磚鋼混合布局,處置量大,首要用于玉米、小麥的干燥。
2、 滾筒式干燥機。干燥段和筒體為鋼筒,緩蘇、冷卻段為磚混布局,首要用于水稻、小麥的干燥。
3、 流化床干燥機。布局簡略,首要用于水稻、小麥和油菜籽的干燥。
4、 網柱式干燥機。糧食在雙層網狀板間活動,構成的糧柱與干燥介質成錯流運動。它適用于玉米、小麥、小稻的干燥。
5、 順逆流干燥機。糧食與熱風同方向運動,干燥均勻,熱效率較高,涼風與糧食反方向運動,干燥后糧食質量好。
6、 蒸汽干燥機。它是運用必定壓力的蒸汽,經過換熱器直接干燥糧食。
7、 順流式干燥機。是比來開展起來的一種干燥機,它可以運用較高的風溫而不下降質量
8、 循環式干燥機。屬批式干燥機,濕糧喂入干燥機后,在機內循環一起受熱風的效果使水分蒸騰,到達需求的終水分后,停機卸糧。 50年代中期,我國東北墾區就引入了蘇聯的庫茲巴斯移動式干燥機。后來也連續從意大利、美國等引入各種干燥機。80年代初我國仿貝立克930型干燥機研制成北大荒5HT型干燥機。爾后,咱們吸收引入技術的特色,聯系農場產地的實踐情況,開端在黑龍江墾區開展“產地糧食干燥工廠化”。這些年,已建軍成“糧食干燥處置中間”100多家,日處置量200噸至1000噸,可降水份5%,并可完結卸糧、初清、干燥、緩蘇、復清、儲存、運送等作業。
盡管,我國當前出產糧食干燥機的工廠達數十家,但從量和功能方面看,還不能滿意實踐需求,廣闊鄉村仍多選用人工暴曬辦法使糧食干燥,干燥機械化水平還很低。
剛收成的糧食,含水率較高,不易貯藏。因為我國有些當地,短少糧食干燥設備,因而構成糧食腐爛丟失相當嚴峻。據農業部門計算,在通終年景,我國糧食因腐爛丟失達50億公斤,嚴峻的年景丟失還要多。如1977年,華北區域麥收期遇到陰雨氣候,北京丟失小麥5000萬公斤;山西晉中區域60%以上的小麥發作霉變,個別縣糧食丟失達90%。廣東省終年情況下,糧食因腐爛丟踐約2—5億公斤,嚴峻時達5億公斤。別的,東北區域麥收時期均勻每三年就有一年是旱季,因而,格外需求糧食干燥設備,以確保豐登豐盈,到達安全貯藏。 這些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大約有4.6億噸,假定每年獲的糧食有20%屬高水分糧食,需求干燥下降水分,則全國就有8000多萬噸糧食需求干燥,實踐遠不止這個數字。因為我國地處北溫帶,首要產糧區出產秋季糧食作物,每年收成期正處于氣溫高、降水多的夏日和氣溫低、溫度大的秋季,收成的糧食含水量遍及較高,通常玉米水份達28%—30%,有時竟高達35%——40%。每年國家收買入庫的高水分糧約2500萬噸,而現有的糧食干燥機的處置才能最多只要1000萬噸。其他一半多是依托通風暴曬等天然辦法進行干燥,花費的物力和財力比機械干燥還多。因而,跟著農業現代化的開展,機械化農業將逐漸替代傳統農業出產方式,開展糧食干燥機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