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成機械下半年將火爆增長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5 16:05:05
根據調查分析預判,下半年跟著需求能量的開釋,輔之以農機補貼等利好因素的刺激,玉米收成機械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市場需求或將放量增長,預計全年還將繼承保持兩位數的增幅,這種判定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補貼將推動市場持續升溫。不久前,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10年第二批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工作的通知》,下達2010年第二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近55億元,主要用于解決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不足和下半年農機化出產急需的農業機械購置需求。其中玉米收成機成為重點補貼品類,尤其是山東、河南、黑龍江、山西等省,下半年跟著玉米收成機械補貼力度的加大,市場將泛起較大幅度增長。
二是市場潛力巨大。玉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農作物之一,據Informa經濟公司2010年發布的最新講演稱,今年全球玉米種植面積將增長2%,達到1.598億公頃。中國玉米種植面積達到3000萬公頃,總產量僅次于美國(3210萬公頃),居世界第二位。從1949年的1.9億畝到2009年的4.66億畝,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作為玉米出產和消費大國,2009年,中國玉米產量達到1.6億噸,也就是說,世界上每5公斤玉米就有1公斤產自中國。玉米在我國三大農作物(玉米、水稻、小麥)中,播種面積每年都在進步,2008年種植面積超過水稻(播種面積達到2986.4萬公頃),躍居我國三大種植作物之首,2009年再立異高,突破3000萬公頃大關。專家預計,從各地天然前提看,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仍有3000萬畝的增產潛力,預計未來種植面積有望達到5億畝。由此決定了我國玉米收割機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是剛性需求強勁。我國玉米機收率偏低。自2004年我國推行農機補貼政策以來,玉米收成機械化水平固然快速推進,2009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可達48.8%,比上年進步約3個百分點。水稻種植、水稻收成、玉米收成等薄弱環節機械化功課水平分別達到16%、56%、17.6%,同比分別進步2.3個百分點、5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但與小麥、水稻的綜合機械化水平比擬,依然有較大差距。圍繞水稻和玉米全程機械化而進行的攻堅戰將成為今后我國農業機械化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玉米機收率是我國三大種植作物中最低的品類。作為進步玉米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玉米收成機械化成為擺在我國農機化眼前亟待解決的重要題目。在日前頒布的國發22號文中,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玉米機收水平達到50%左右發展目標,并為此將加大政府攙扶力度,玉米收成機市場將再度吸引眾人的目光,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四是從保有量分析,呈現出絕對量大幅攀升,增長質量不斷進步的態勢。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我國玉米收成機械保有量8.17萬臺,機收率為17.6%。2000年~2009年,我國玉米機收水平呈現出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尤其進入2004年后,跟著我國農機補貼的拉動,玉米收成機械市場得到快速發展,由2000年的0.36萬臺、14.69萬千瓦到2008年的4.71萬臺、133.04萬千瓦,分別增長了9倍和13倍。從增長質量分析,我國市場需求構成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機比重不斷增加,從2000年均勻每臺玉米收成機械40.8千瓦,到2006年下降到11.4千瓦,說明我國玉米聯合收成機械向大型高科技含量方向發展的態勢十分顯著。
三大氣力支撐未來市場
我國農機市場發展的實踐證實,玉米收成機械要獲得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攙扶、出產企業和經銷商的推動以及消費者市場熟悉的進步。這三支氣力將共同支撐我國未來玉米收成機械市場的“藍天”。
首先政府的攙扶是保證玉米收割機市場快速發展的樞紐。實踐證實,任何一種新的農業機械的問世與推廣,沒有政府的攙扶與推動,都將變得十分艱難,即使在市場形勢下依然如斯。近年,我國政府通過農機補貼,大大加速了玉米收成機械市場的發展。以山東市場為例,2008年山東省玉米機收水平達到35.8%;東營、淄博兩市玉米機收率分別達到72%和71%,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了玉米出產機械化。山東一直將玉米聯合收割機列為農機補貼的重點,去年玉米收成機械補貼11827臺,列全國之首;今年1~7月份,補貼8483臺,再度成為全國補貼玉米收成機械最多的省份。因為施展財政補貼資金的導向作用,極大地調動了農夫購買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積極性。
其次,出產企業和經銷商是推動玉米收成機械快速發展的杠桿。市場能否快速發展,能否快速進入成長期,出產企業與經銷企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即出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經銷商要利用終真個上風,肩負起消費者對進步玉米收成認知度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出產與經銷企業做到:一是通過參加現場會、博覽會,進步產品的認知度和著名度。二是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攻克技術挫折,出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三是以產品質量為本,以市場為重心,營銷圍繞市場轉,出產圍繞營銷轉。不能被動地去適應市場、等待市場,而應主動地去培育和引導市場。四是做好服務工作,詳細來說,不僅要匡助消費者做好售后服務,還要匡助他們購機后獲取經濟效益。譬如一些企業在跨區功課方面,免費為消費者提供跨區功課信息支持就是一個典型的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