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霧霾的同時,是否想到了自己的過錯?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2 20:48:08
灰霾漫天、空氣污濁……霧霾,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環境污染的切膚之痛。面對人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的霧霾,本應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來應對,然而,就在許多地方采取積極行動、拿出切實措施治理霧霾的當下,我們也聽到這樣一些聲音——
近日,環保部通報,我國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出現灰霾,灰霾影響面積約為143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約為81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地。此次霾過程要一直到2月27日才有可能結束。不過,環保部相關官員表示,經過去年大氣治理措施展開以及各省開始采取應急措施,此次霾的程度可能不會比去年更嚴重。(據《新京報》2月23日報道)
有人心灰意冷,認為治理霧霾“非人力所能為”,與其“瞎折騰”不如“等風來”;有的冷嘲熱諷,熱衷于“抨擊政府”,一味強調霧霾形成的責任和治理工作都應當由政府承擔;有的推諉責任,讓他少用點電、少開次車,就辯解“工廠用電比我多得多”、“個人開車造成的那點污染微乎其微”……
霧霾彌漫究竟誰是罪魁禍首?有人說是工業生產,有人說是汽車尾氣,也有人說是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權威的研究結果公布之前,這樣的爭議恐怕一時難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就是霧霾的形成與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既然我們每一個人都享受了現代化帶來的“福利”,那么就理當共同承擔、共同克服由此產生的問題——每個人都有積極治理的責任,任何人都沒有一味“吐槽”的資格。正如某知名企業家所言,“這(霧霾)是一場真正的危機,而行動一定是每個個人,而不是期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