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的危機主要表現的那個主面?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2 15:42:12
中國制造業出現危機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專家在講,經濟學家在預測,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動蕩,中國制造業出現了各種困境。按照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觀點,中國制造業的危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扭曲的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實體經濟不景氣,股市樓市皆低迷,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高檔樓盤、豪車、高檔奢侈品、高檔古董藝術品卻一片火爆,虛假的繁榮與實際的疲軟并行其道。
2、中國制造業被進一步邊緣化,產品研發和創新改造不足。中國雖然以制造業大國自居,卻正在不斷喪失優勢,其國際話語權更趨式微,無法掌握國際市場規則中最關鍵的定價權,制造業的利潤進一步降低。
3、稅費過重、資金成本高、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各地屢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僅有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4、經營環境惡化,產能過剩。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下滑,外貿需求大減,導致國內的產能過剩,制造業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針對以上問題,郎咸平提出的辦法是發展“智慧產業”,由“智慧產業”來促成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
智慧產業又被稱為“第四產業”,為企業和其他產業服務。在現代發展中,智慧型產業屬于金字塔最高端的高科技和高創意產業。其作用則堪比火車頭,能直接拉動國民經濟向前飛駛。
目前,在中國制造業結構急需調整升級的背景下,智慧型產業一改以往大工廠濃煙滾滾、機器轟鳴的粗放型工廠模式,代之以低耗能、高效率、靈活、精簡為特征,成為企業降低成本、促進制造業發展的關鍵。以下幾個例子便堪稱智慧產業的代表:
1、沒有工廠的制造企業——“蘋果”。它生產iphone,卻沒有工廠。它是科技創新型產業,又提供很多售后服務,如Applestore(蘋果體驗店)等。它并非傳統的制造業,也不是高端服務業。一部價值499美元的iPad僅僅包括33美元的制造成本,并且在中國進行代工組裝(只需花8美元請富士康代工)。
2、“3D打印機”——在2011年歐洲模具展上最先出現的一種新機器。這一機器的出現,讓制造零件的工作不用再敲敲打打,直接通過加蓋涂層制造產品。在模具展上,3D制造商用3D打印機直接打印出錘子——金屬錘頭和干凈的木頭手柄,與傳統的錘子一模一樣。
3、定制檢測——作為生產線最后的質量檢測環節,檢測設備對制造業的影響巨大。目前在國內,以北京領邦儀器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它提倡“按需定制”:100%貼近用戶生產線實際需求,用創新研發的智能自動設備代替大量的質檢工人,務實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質檢效率。據此,可為制造企業的檢測環節降低20%~50%的整體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這類創新企業多為民營企業。由于國企體制束縛,難以高效研發,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發又大多脫離市場需求,產業轉化的周期太長,導致后勁不足,因此對制造業理解更深刻的仍然是數量占比最多的民企們,國家鼓勵民企做研發才是重點。
縱觀世界幾大機床強國,日本、意大利、美國都采取過機床保護措施,政策的支持對機床的發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現如今,數控機床被列入國度科學技術重大專項,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無不表明,未來數控機床將有大發展!
20世紀60年代日本和中國機床工業處于同等水平,但此后日本頒布了4個機械工業振興法,這極大的促進了日本機床工業的發展,1982年日本機床工業總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機床強國意大利也有著類似的經歷,由此可見,數控機床行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獲得政府的支持。在我國,《國家中長時期科學和技術進展計劃概要》指出高檔數字控制機床與基礎制作裝備是重大專項之一,政府對制造業也加大了支持力度,這些都表示在未來30年,數控機床將大有發展!
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企業面前,是抓住政策的東風走在行業的前端引領潮流,還是隨大流?相信有遠見的企業都會選擇前者。那么數控機床企業要想贏得好彩頭,該做哪些準備?機床企業應該制定以下策略:
品牌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
想在鞋上畫一個勾很容易,但是這卻并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肯定,原因是什么?產品可以模仿,但品牌卻不能,品牌是在用戶心里一點點塑造起來的。品牌一直是中國機床最缺少的要素,中國數控機床要想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須擺脫仿造者的形象,這要從建立自己的品牌做起。正是了解到我國機床的現狀,金模機床網著力于幫助機床企業進行品牌塑造及推廣工作。
創新是機床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核心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提高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西方國家正是因為創新,走了新路子,增加了產品的競爭力,才會占領國際市場。數控機床廠家要想奪回市場,必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進行創新,研發出市場需要、客戶喜歡的數控機床。
為了響應十八大的號召,金模機床網免費幫助機床企業進行線上線下推廣,讓企業把更多的時間和資金放在創新上!
人才是一個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企業的發展靠人才,但目前我國機床企業最大的難題是留不住人。曾經有人說,機床就是制造業中的“農業”,正是因為利潤太低導致人才待遇較低,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數控機床企業要想取得大發展,必須在品牌、創新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獲得高利潤,給數控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人才也能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國家已經為數控機床開通了“綠色通道”,未來中國數控機床行業將如何發展,最終取決于每個機床企業。
把科技創新作為中心環節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核心是關鍵技術的競爭。“羅百輝指出,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得很少,產品進入市場面臨諸多障礙,而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中心環節。
2010年以來,機床行業的產銷增速均已在40%以上。有專業分析機構預計,未來5年內機床行業復合增長率為25%~30%,中高端數控機床顯然將成為增長主力。
而增長動力一方面來自于現有產品的不斷升級,獲得國際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來自于通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進入國家重點支持的產品領域,形成新的增長點。
可以肯定,無論來自哪一方面,技術創新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時至今日,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已經被充分認知,從行業到企業,都在加大力度進行技術研發。”現在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據介紹說,”以前每一項研究的經費撥款都很少,而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撥款給數控機床的研究經費總規模或將達到百億元。“
事實上,除了資金,我們還需要時間。我國機床行業技術長期落后,在設計研發、材料工藝、零部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一直存在較大差距。這種長期落后造成的局面就是,國內企業寧愿花更多的價錢去購買國外產品,造成我國的中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自給率嚴重偏低。
而要改變現在這樣的局面,至少需要數十年的積累。發展至今,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已經保持了將近10年的高速發展期,這一時期極大的豐富了行業的技術積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積累,”十二五“或將迎來技術創新的高峰期。
眼下,機床行業龐大的需求也是加速技術創新的催化劑。隨著國家裝備制造業振興帶來前所未有的產業升級,對高檔數控機床的要求已經相當迫切。尤其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核電、風電、汽車、高速城際軌道交通等裝備領域的特殊材料、超薄和異形曲面零件都提出了高速、高精、多軸復合加工的要求,市場對高檔數控機床的需求逐年提高。
創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盡快提高我國機床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首要任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機床行業、企業紛紛創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以下是近兩年來行業組建技術創新聯盟的幾個例子。
沈陽特種專用數控機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由沈陽特種機床聯合會54家會員單位同中國科學院、東北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組建。聯盟意在通過特種專用機床設計、數控機床檢測、機床模具設計與加工和數字化設計等服務,促進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技術集成,打造特種專用數控機床公共研發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機械行業協會、昆明理工大學、省機械研究設計院等16家理事單位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組建成立了云南省高效精密數控機床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啟動了云南省高效精密數控機床產業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戰略合作。
江蘇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推進了”江蘇省數控機床工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籌建工作,參加該聯盟的有省內機床工具行業重點骨干企業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蘇州電加工機床研究所等30余家單位。全國金屬成型加工機床行業的龍頭企業江蘇揚力集團當選為聯盟首屆理事長。
甘肅省數控機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由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發起倡議,聯合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電氣傳動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二一三電器有限公司、蘭州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天水紅山試驗機有限公司、星火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等十余家知名院校、科研單位和骨干企業,共同成立的,旨在著力提高數控機床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技術裝備以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能力。
隨著技術創新聯盟數量的增加,技術創新聯盟的組織形式也在不斷創新。
近日,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與沈陽機床集團簽約,擬從2010級學生中招收部分專業學生成立”沈陽機床班“,結合沈陽機床集團的人才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以縮短學生到企業后的實習期,實現校企無縫接軌。
從2006年起,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便與沈陽機床集團開始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教學。此次簽約合作成立”沈陽機床班“,是雙方在技術創新聯盟模式上又一新的探索和嘗試。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目的很清晰,就是要結合各自企業技術特長和優勢,發揮行業技術精英力量,組建專題攻關,著眼于關鍵技術瓶頸,針對用戶行業技術發展與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技術合作,開發前沿創新技術,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眼下,機床產業創新聯盟還在穩步發展中,各地也還在不斷的加快發展,希望機床產業創新聯盟能夠行使好其職責,將技術創新進行到底。
近日,羅克韋爾自動化收購九洲電氣旗下高壓變頻器業務塵埃落定。當天,羅克韋爾自動化與九洲電氣高壓變頻器業務舉辦了交易交割儀式,同時成立了羅克韋爾自動化控制集成(哈爾濱)有限公司。羅克韋爾顯然對中國高壓變頻器市場勢在必得。
由此不難看出,外資企業加大對中國市場份額的占領。隨著本土企業的崛起,高壓變頻器市場競爭正在進入白熱化。
國外品牌依然成主導
與羅克韋爾獲得中國市場的方式一樣,近年來外資品牌以收購國內品牌的方式獲得市場的做法屢見不鮮。
去年,施耐德成功收購利德華福。利德華福作為國內知名高壓大功率變頻器企業,在行業中占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其銷售額堪比國際知名大品牌。施耐德對利德華福的收購將不但非常有利于其快速占領高壓大功率變頻器市場,而且有助于其全線產品快速占領節能領域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變頻器市場外資品牌仍占主導地位,撼動其地位仍不是容易之事,供應商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占據80%的市場份額。
從品牌數量看,外資品牌已有40余個,絕大部分是中、低壓變頻器,少數兼有高壓產品。
目前,國內低壓變頻器從業廠商大約有200家,從外資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對比來看,內資品牌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并投入資源用于產品和技術開發,這類企業占內資品牌約30%,另一類則是從事仿制或OEM業務。
雖然在管理、資金、技術等方面,內資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兩年來,該差距正逐步縮小。若干領先的本土品牌企業,已經在產品銷量、研發,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與外資品牌接近。
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必將有一部分廠家被淘汰。同時由于變頻器行業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短期內難有大量新進入者,市場份額必將向生存下來的企業集中,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將是必然趨勢。
市場需求不斷加大
高壓變頻市場競爭加劇主要源于國內日漸增大的市場需求。
到”十二五“期末,高壓變頻器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21億元。按高壓變頻器市場近年來的增長特性,未來幾年我國高壓變頻器增長仍將保持在15%以上。
隨著我國高壓變頻器本土品牌的不斷發展,產品故障率不斷減少,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進口替代空間擴大,加之全球再生能源用變頻器市場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我國高壓變頻器的潛在市場約1200億~1800億元,因此高壓變頻器行業應用領域會更加廣泛,市場也會更加活躍,未來將向多元化發展。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高壓變頻器行業不斷成熟。高壓變頻器涉及的領域非常廣闊,包括電力、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其中電力、冶金、水泥等產業所占比重正逐年加大。
高壓變頻器是很多大型自動化工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同時,高壓變頻器作為節能減排的主力軍和急先鋒,未來具有巨大市場需求。2011年,石油天然氣、采礦、水泥和石化業占據國內高壓變頻器市場規模約50%,其中水泥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2.01億元,是四個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市場,占比達16%。
這些產業多是高耗能產業,節能減排任務重大。由于高壓變頻器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較小,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較大。在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下,高壓變頻器市場打開了升值的空間。”某生產商表示。
據介紹,目前高壓變頻器在風機、水泵、壓縮機、軋鋼機等裝備中都有使用,不僅可以改善工藝、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工作效率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實現節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