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色選機行業發展現狀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1 14:42:48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國內的糧食加工企業所引進色選機均為國外先進國家所生產,主要為日本(安西和東洋)和英國(索特克斯)。這些色選機,目前仍在使用的已很少,大部分已被后續的新機型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色選技術和現在相比,并不十分先進,而且當時所引進的設備均為國外20世紀70年代的成型產品,機型較小,無論是在控制與操作上,還是性能與效果上,都無法與現在的色選機想媲美。
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糧食行業飛速發展的10年,帶動了糧機行業的迅速崛起。此外,國外的糧食機生產商也紛紛進入中國,或投資建廠,或開設辦事機構。這也為國內糧食機廠家提供了學習和發展的大好契機,尤其是色選機,更是成為重點、焦點。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國外幾家知名色選機廠家的正式機構進駐中國后,全面清晰的引導宣傳加上大米消費觀念的改變,使得大米色選機在工藝設計和實際應用上都逐漸成為中國大米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
在這段時期中,主要的色選機制造供應商還是國外的幾家廠家(安西、左竹、索特克斯),再加上少部分的國內制造企業,而在產品的質量上國內和國外的設備卻存在了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國外產品在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為同步產品,而且均為當時最先進技術,如設置二次復選大大減少了帶出比例,采用雙面鏡頭加特殊波長光源提高識別精度,增設黑打、白打程序豐富了色選功能等。而國內產品主要是半自主開發加上半學習模仿,對色選技術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僅采用普通光源、單面識別,而且無復選、功能簡單等,所以不但產品質量不高,而且性能不穩定。
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色選機行業在大米加工方面正式進入快速成長期,國內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品種規格也越來越豐富,國產設備的份額逐漸增加。到目前為止,在中國色選市場出現的品牌或制造商已有20多家,大多集中在安徽合肥市。隨著制造廠家的增多,色選機的規格也越來越豐富,功能也越來越多,從最早的小通道機型發展成大通道機型,由原來的單選功能發展成同時選。由可見光識別發展成紅外、紫外光識別等。
最近幾年,中國色選機發展更為迅猛,已經廣泛應用在需要對固體顆粒物料進行色彩選別的加工工業,如糧食、農產品、化學器及產品加工工業等。在不合格產品與合格產品因粒度十分接近而無法用篩選設備分離,或者密度基本相同而無法用比重分選設備分離的場合,色選機卻能進行有效的分離,其獨特作用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