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分析我國糧油機械的發展狀況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10 18:46:18
一、我國糧油機械工業的興起
糧油機械工業是糧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糧油機械工業包括米、面、油、飼料加工設備的制造;糧油倉儲、運輸設備的制造;糧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裝、計量、銷售設備;糧油檢測化驗儀器設備。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糧油工業大多以簡單而原始的作坊為主。除上海、天津、北京、廣州、武漢、沈陽等幾個大城市外,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用土磨、土碾和土榨加工糧油,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操作笨重,生產環境差,經濟技術指標低下的狀況可想而知。有一定規模,像樣的加工企業屈指可數,而且這些企業的生產設備大多是從國外進口,更為嚴重的是,全國沒有一家專門生產糧油機械設備的制造廠,這與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和農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隨著我們國民經濟的恢復,尤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國的糧油加工產量增加迅猛,而為數眾多的糧油加工企業設備陳舊,年久失修,無力承擔這樣的任務,急需進行更新改造。為了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當時的糧食部決定建立糧油機械廠,實行專業生產,并隨即于1958夏天在青島市首次召開了糧油機械工作會議,制定了糧食部門發展糧油機械規劃,這次會議拉開了全國興建糧油機械工業的序幕。當年十月,即在北京東郊面粉廠機修車間的基礎上,建立了北京糧食機械廠;次年三月經國務院批準,又將無錫市重工業部門所屬的機械制造廠和化工部門所屬的橡膠滾筒廠移交給糧食部,合并成立了部屬的無錫糧食機械廠,同時批準上海市糧油機械制造廠劃歸糧食部直屬管理;1964年又在鄭州鋼板油庫建設工程隊的基礎上,擴建為糧食部鄭州糧食機械廠。至此,初步形成了糧食部門自己的糧油機械制造的骨干力量。
1965年,在全國各行各業開展備戰備荒的背景下,有計劃地對沿海大城市骨干企業實施內遷計劃。糧食部門先后將北京糧機廠與生產榨油機械產品的天津市同義和機械廠合并遷往山西省長治市,將上海糧機廠遷往湖北省安陸縣,將無錫糧機廠的礱谷膠輥車間遷往湖南省常德市;與此同時將地處西部地區的四川綿陽糧機廠和甘肅永登糧機廠收歸糧食部擴建為直屬企業。最終形成了無錫、安陸、長治、常德、鄭州、綿陽、永登等七個糧食部直屬糧機廠。使米、面、油加工和倉儲運輸機械設備達到了的配套成龍,批量生產的水平。
在糧食部建立直屬糧機制造企業的影響下,為適應各地糧油工業的發展,各省、市、自治區相繼興建了一批由省市、自治區糧食廳(局)、直接管理的糧油機械制造廠;一些條件較好、糧油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縣級糧食部門也建設了一批糧油機械廠;不少大中型糧油加工廠內設置機修車間,實行修造結合,致使我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就擁有了相當規模的糧油機械制造能力。
為支持和促進糧油機械工業的健康、協調發展,原糧食部糧油工業局通過計劃安排,進行宏觀指導。將糧油機械的產品分為部管、省管和廠管三類,以國內糧食部門為主要銷售對象,按照需要逐級平衡。其中七個直屬糧食機械的生產計劃納入全國計劃,承擔著制造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不適于分散生產的產品,根據當年的基本建設計劃和設備更新的需要,實行全國統一分配;省管產品,除了為本省糧油工業發展生產提供產品外,部分產品也要納入全國分配;一些地、縣糧油機械廠制造的產品和廠管糧油機械產品,大多屬于生產工藝中的附屬、簡易、少量的產品。主要根據當地和本省需要生產,一般不作全國統一分配。但不論哪種產品的年度生產計劃,都要納入全國計劃,按照“以需定產、擇優安排、定點生產、聯合成套”的原則進行綜合平衡,并組織原材料物資供應。與此同時,在安排年度生產計劃時,每年都要組織糧機產品的產需雙方簽訂供銷合同,以防止盲目生產,保證各地糧油工業的發展需要。
二、鄭州成立糧油機械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糧油機械,玉米深加工設備,專業的技術,先進的生產工藝,還生產小型玉米加工設備,也是農村人們致富的好幫手,另外專業的面粉加工設備技術也受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我工資有雄厚的員工團隊,產品出口國外,銷路暢通,使人們支致富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