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京市糧食科學研究院與古船米業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可追溯寧夏大米正式登陸北京市場。
一直以來,作為中國食用人數最多的主食,大米的品質與安全都是消費者關注的因素。
成本與利益
直到2008年,一直以來被國人視為“高端大米”的日本大米才擬建立大米可追溯系統。2008年12月底,日本農林水產省發布通報,擬建立大米的可追溯系統,以及提供關于大米配料原產地信息的系統。
“此次可追溯寧夏大米體系在全國率先成立,有利于推進大米可追溯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升大米品質及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益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專家組表示。
“從測土、選種、種植、加工、倉儲到物流,從田間到終端,每一環節,確保權責到人。再加上北京糧科院手機客戶端的研發上線,消費者通過手機客戶端來掃描附著于產品上的二維碼,便可追溯到產品采用自然農法耕種的一系列過程,了解每粒大米從生長到收獲的所有情形。”北京市農科院院長賈建斌說。
其實對于大米加工可追溯體系,大米加工行業一直在探索。話雖如此,采用二維碼等物聯網手段以及只 針對高端大米品牌,成本高,見效慢,除了集團化的大型大米加工企業之外,中小企業往往難以承受。
“采用追溯系統確實有利于讓消費者對產品建立信心,不過這也對公司的生產加工、倉儲監管、產品銷售等各環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在產品上印上二維碼等工序也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一些已采用二維碼追溯技術的企業人士如是表示。在他們看來,如果產品的價格不高,利潤率還低,沒必要采用費力不討好的追溯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建立從源頭到終端的可追溯體系,對很多大米加工企業提出了新的難題,他們必須實現對于生產鏈條的全部掌控,比如源頭的種植基地有專門的人進行管理,確保種植環節不出差錯,中間的生產環節沒有問題,末端的銷售環節合理掌控,層層把控,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個不小的成本,即使是大型的大米加工集團,追溯體系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建成的。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大米銷售價格每斤在2~5元不等,這些大米是大米加工企業銷售的主體,也是在市場上流通最多的大米品種。對這些產品建立可追溯體系,企業的熱情不高。
“如果是有機大米、綠色大米這些高端大米還好說,他們價格比較高,從發展之初我們就秉承著高端、專業、健康、有機的發展態度,希望給消費者提供真正安全放心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上建立可追溯體系很有必要。普通的大米做起來比較難,光農民的種植環節我們都無法做到有效掌控。”江西鄱陽縣一大米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食品安全的追求
“大米可追溯體系的建立更多是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參考,讓他們吃得放心。畢竟以大米作為主食的區域,除了傳統的南方,北方很多居民現在也將大米作為主食。”業內人士指出。
據悉,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提出要建立最嚴格的全過程的過程控制,并將對食品行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消費者飲食安全。而在國務院印發的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系統成為重中之重,我國多個城市和知名食品企業已經在著手布局或啟動可追溯系統。
對于大米實施可追溯系統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主食的安全都 保證不了,何談其他的食品安全。
一些企業也正在做。
資料顯示,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集團躍進農場所屬的躍進農業公司建立起農業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使“自然之子”大米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建立質量追溯系統,對有機米的生產、加工、儲藏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記錄,保證每一粒“自然之子”有機米營養、健康、安全。
2013年,口口香米業被農業部農墾局指定為湖南省糧食行業惟一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創建單位。該公司建立了產品質量電子數據采集系統,將所有產品質量信息及時錄入農墾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北大荒米業也建立了完善的大米質量追溯項目,并獲得農業部的驗收。
從日本天價大米一事就可見一斑,不管事實真假,都證明了國內民眾對于國內大米品牌的不信任。國內大米品質其實并不比日本大米差,可追溯系統的建立,無疑可以給消費者建立這種信心,讓他們對于國內的有機、綠色大米建立信心,提升國內大米市場行情。
當然,問題依然存在,正在做或者已經建立較為完善大米追溯系統的企業,還只是針對高端大米,中低端大米的追溯體系建立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建立體系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在登記信息時是否誠信,監管部門是否監管到位,這些都是影響可追溯體系能夠長遠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