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糧油機械之都”新崛起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2-21 12:08:01
作為農業機械的一個細分領域,糧油機械產業是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安陸市獲得‘中國糧油機械之都’稱號,”湖北省安陸市市長劉敏表示,“糧油機械產業是安陸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安陸市糧油機械產業發展迅猛,去年安陸糧油機械產業產值占據全國市場超過三分之一,未來安陸糧油機械出口方面也將走在國內的最前列。”
昔日的輝煌
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201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7121萬噸,這些豐富的糧油資源為我國糧油機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巨大的市場容量。
安陸市糧油機械產業現在能夠在國內獨占鰲頭,其產品暢銷海內外,是和我國以前大力發展我國糧油機械制造骨干力量的戰略有極大的淵源。
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王瑞元介紹,我國糧油機械工業從1958興建開始,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1965年,我國有計劃地對沿海大城市骨干企業實施內遷計劃。糧食部直屬的上海糧機廠遷往湖北省安陸縣、北京糧機廠遷往山西省長治市等,最終形成了安陸、長治等7個糧食部直屬糧機廠,這為我國日后糧油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據悉,當時安陸糧油機械產業在國內糧油機械行業占有重要地位,誕生于安陸的中國糧油機械第一品牌“東方紅”牌糧機早已馳名中外,產品遠銷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原國務委員宋健視察東方紅糧機公司時曾題字“糧機從這里走向世界。”現在這一建筑已經成為國內外客商在316國道上進入安陸境內的必經景點。
雖然安陸糧油機械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八九十年代仍然面臨諸多的發展難題,例如行業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在高端市場的產品競爭力不強,這也是當時中國糧油機械產業的一個陷入困境的寫照。
進入90年代,為了解決和克服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包袱和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弊端,國家糧食主管部門對原來的國有糧油工業包括糧油機械工業進行了管理體制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糧油機械產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安陸市在改革中依托老牌的安陸糧機廠數十年的人才資源、技術力量和品牌積累,先后誕生出一大批新型優秀的糧油機械制造企業。
新崛起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糧油機械工業不斷創新和應用高、精、尖的加工手段,不僅使產品表面平整度和光潔度與國外先進設備相差無幾,而且內在質量也有很大提高。現在我國有相當一些糧油機械產品其性能和經濟技術指標已接近或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2012年4月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為“2011年度中國糧油機械制造企業10強”的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98年,是一家專注于大型碾米機械及成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的大型糧油機械企業。據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強介紹,憑借過硬的技術研發,2006年,永祥糧機永祥牌碾米機械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全國碾米機械知名品牌”。現在永祥糧機已經獲得18項國家專利,并參與起草制定了《糧油機械糙米精選機》、《糧油機械谷糙分離機》等國家標準。
目前,永祥糧機生產的碾米機械單機共有7個大類,130多個品種,產品涵蓋了從稻谷清理去石、礱谷、谷糙分離到大米碾白、拋光、分級和色選等大米初加工的全部生產工藝流程,是國內碾米機械制造行業產品最齊全的廠家之一。憑借優異的產品質量和較高的性價比,永祥糧機產品遠售東南亞、南美、北美、歐洲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出口業務已成為永祥糧機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未來永祥糧機將繼續開拓國際市場。
目前,湖北省安陸市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機械加工制造基地,永祥糧機崛起只是安陸糧油機械產業新崛起的一個縮影。目前安陸糧油機械產業經過改制已經裂變出永祥、碧山、天星、順昌、天明等34家民營糧機企業,年產值10多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3,安陸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糧機產業城。2010年5月,安陸市榮獲中國科技部授予的“全國火炬計劃湖北安陸糧食機械特色產業基地”稱號。2011年5月安陸市獲得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糧油機械之都”稱號。
劉敏表示,現在安陸糧油機械產品已經熱銷國內外,為壯大安陸糧油機械產品出口,安陸市政府積極落實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加大財政稅收等各項扶持力度,為安陸糧機行業的發展添加新動力。
隨著國家“十二五”期間加快培育和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安陸糧油機械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